游客
题文

从18世纪至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1898年买办官僚盛宣怀提出:“各国窃保护之名,分占边疆海口,渐入腹地。……处今日而欲散其瓜分之局,惟有照土耳其请各国共同保护。凡天下险要精华之地,皆为各国通商码头;特立铁路矿务衙门,统招中国及各国股份,聘请总铁路司、总矿务司,职分权力悉如总税务司。”
——《愚斋存稿》卷30
材料三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
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的主张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主张不应肯定,为什么?材料三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图一分析中国近代化首先在江南沿海地区展开的原因(3分),并指出中国近代工业还有哪些特点?
(2)图二、图三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领域各侧重于什么?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共同原因?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后来又遭遇挫折,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留给我们的启示。

在古希腊、罗马文明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进行了长达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请回答:
(1)14-18世纪,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3)从社会背景方面分析为什么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封建方面比前两次更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塔哥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材料三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材料一:在公元485 年,北魏推行一种“均田制”,原则上规定所有的成年劳动力均可平均分得土地。其中有一小部分土地为 世业桑田,不必还官。其余的在死后或超过规定年限后必须还给政府。“均田制”虽未规定剥夺豪门贵族的所有土地,但它有助于防止土地和农民流入私人手中,同 时也有助于中央政府财政基础的稳定。
材 料二:推行这种复杂的土地制度,首先必须进行全国范围内严格的人口普查和土地登记。这种土地测量制度被后世奉为楷模,它所反映的是,每块土地均按其等级类 别直接分配给纳税者个人。这种复杂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曾经)几乎到处可见,它有效地支持了中华帝国。
材 料三:理论上讲,“均田制”依靠的是耕地在纳税农民之间的定期再分配,但实际究竟有多少耕地进行了再分配,这一点非常可疑。国内形势的稳定造成了人口的急 剧增长,农业人口的增长尤为迅速,与土地资源的增长不相适应,其结果可想而知。多数农民从祖父辈继承的田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这些土地大部分登记为永业田(均田制中不必归还给政府的那部分土地),与此同时,皇帝封赐土地日益增长,这样,可供分配给纳税农 民的土地,总量就相对减少了。到8世 纪的上半叶,整个均田制明显地陷于崩溃。
——— 《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
请 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实施的条件是什么?
(2)北魏孝文帝实施的均田制的性质是什么?历史地位如何?
(3)根据材料简要归纳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后来被废止的原因是 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水有灌溉者,碾垲不得与争其利;……仲春乃命通沟渎,立堤防;孟冬乃毕。若秋夏霖潦泛溢冲坏者,则不待时而修葺。……每岁府县差官一人以督察之;岁终,录其功以为考课。
———《大唐六典》
材料二: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景龙元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的规定能长期有效吗?为什么?
(3)从中可归纳出唐朝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其影响如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