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见曦月( ) (2)沿溯阻绝( )
(3)虽乘奔御风( ) (4)属引凄异( ) 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 B.相与/步于中庭。 |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D.虽乘奔/御风 |
翻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作者写三峡的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氛围?
附加题
( 甲 )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 , 性暴 , 不可驭 , 蹄啮伤人多矣。一日 , 谏议入厩 , 不见是马 , 因诘仆 : “ 彼马何以不见 ?”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 , 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 曰: “汝为贵臣② ,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 贾人安能蓄之 ? 是移祸于人也 !”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 , 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 乙 )
范式字巨卿 , 少游学于太学 , 与汝南③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 二人并告④归乡里。式谓元 伯曰 : “ 后二年当还 , 将过尊亲。 ”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zhuàn)以候之。母曰 : “ 二年之别 , 千里结言 , 尔何信之诚也 ?” 对曰 : “ 巨卿信士 , 必不违约。”母曰 : “若然 ,当为尔酿酒。”至其日 , 巨卿果到 , 升堂⑤拜饮 , 尽欢而别。
【注释】①陈谏议: 姓陈 , 谏义是官名。②贵臣 : 朝延中的重臣。③汝南: 古地名。④告: 指告假。⑤升堂: 登上大厅。根据上下文语境, 为划线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4分 )
(l) 而偿其直
A. 不弯 B. 故意 C. 通“ 值 ” D. 竟然
(2) 将过尊亲
A. 经过 B. 交往 C. 过于D. 拜访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彼马何以不见 ?” 仆言为陈尧咨售贾人矣。
(2) 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以候之。甲乙两段文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文侧重表现了;
乙文侧重表现了。 (2 分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甲文]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文]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选自 朝历史学家的巨著 ,它记载了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历史事实,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6分)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
⑤会天大雨
⑥固以怪之矣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家破人亡 | B.亡命之徒 | C.唇亡齿寒 | D.生死存亡 |
翻译句子。(2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甲][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释】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从师读( ) ②负以致师(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师 怒 谓 其 窃 却 弗 受。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
从中可以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莲,花之君子者也。象征君子不与污浊的环境同流合污,也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
,。文章结尾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________通________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通________
③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判断词语的解释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
A.会天大雨,道不通会:正赶上() |
B.失期,法皆斩法:按法律() |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亡:逃走() |
D.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威吓() |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
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是()
A.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待死期,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
C.今天就要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 |
D.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
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B.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