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达尔文推翻了哪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中共成立后20多年革命斗争中,党内先后出现的错误使许多人对真假马克思主义还分辨不清……抗战以来共产党员由4万多人猛增到80多万人,大批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和与中共意见的重大分歧,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惨重损失,为避免重蹈覆辙,毛泽东决心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因此,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为当时摆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延安整风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形势比较稳定,同时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正确思想逐步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因而在1942年2月毛泽东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的整风任务,并阐明了整风的宗旨和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广泛、生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
——摘编自卢毅《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风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缓解政治人才危机,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令“郡国举孝廉一人”,公元前128年又下诏:二千石“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形成的天子对策(策试)制度,初选名单由武帝审核,并亲览对策,最后决定等第。还批准了博士弟子每岁课试的方式——射策:试题写在简策上,由试者投射取而答之,按答题优劣,上者为甲,次者为乙,分授不同官职。同时武帝打破了商人不能为官的旧传统,并特别注意选拔重用精通农业、商业、水利、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延续四百余年的汉朝能够长治久安,应该说与汉武帝的选官用人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
——摘编自王国民《从“功臣政治”到“贤臣政治”》
唐太宗即位之初,百废待兴,曾说:“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中郎将常何所陈二十余事,很有见地,太宗一问,方知是常何家的食客马周代写,一连四次派人催促急见马周,面谈深喜,即令入直门下省,旋任监察御史。“玄武门之变”后,太宗不计前嫌,宽宏大度,授魏征谏议大夫职,信任有加,为左右近待。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使贞观年间涌现出一批名垂青史的贤相良臣。
——摘编自基督山《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与纳谏气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唐太宗用人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唐太宗用人制度改革的共同历史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姓名 |
原来身份或仍兼有身份 |
官衔或实职 |
创办和参加投资的企业数 |
张謇 |
官僚 |
翰林院修撰、商部头等顾问官 |
27 |
祝大椿 |
买办 |
二品顶戴花翎道 |
8 |
朱志尧 |
买办 |
8 |
|
沈云沛 |
官僚 |
邮传部侍郎(署尚书) |
13 |
严信厚 |
官僚 |
道员 |
14 |
宋炜臣 |
商人 |
二品顶戴候选道 |
7 |
李厚佑 |
商人 |
郎中、议员 |
8 |
许鼎霖 |
官僚 |
二品顶戴候补道 |
10 |
周廷弼 |
商人 |
三品御候补道 |
8 |
楼景晖 |
官僚 |
四品御候选州同 |
3 |
曾铸 |
商人 |
花翎候选道 |
3 |
朱畴 |
官僚 |
道员 |
7 |
张振勋 |
华侨 |
头品顶戴太仆寺卿 |
11 |
庞元济 |
官僚 |
四品京堂 |
6 |
(注:表列14人,共占有企业136家,其中1895年之前设立4家,1895—1900设立23家,1900年以后设立109家。)
——摘编自林增平《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该表格蕴含的信息中拟定两个不同的主题,并简要分析该主题产生的原因。(所拟定的主题及原因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哲学家杨朱的哲学理念已经具备了现代人权理念的萌芽。《列子·杨朱》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希望建立人人为自己而又不侵犯别人的社会,并批判儒家“礼治天下”的政治设想,排斥尧舜等圣人传说,重视个体价值。杨朱也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然而杨朱的“人权梦”只是在历史进化过程中毫无例外的输给了现实政治。
——摘编自刘杨青《杨朱哲学与先秦人权思想》
材料二自1776年以来,世世代代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黑人运动史上绵延不绝的线索之一就是一直是为了让黑人包含到美国经济及政治的主流中去。然而《独立宣言》避而不提黑人奴隶制,1787年宪法在分配众议院各州代表名额时,黑人人口按3/5的人口折算。……直到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才认为设立种族隔离学校本身是不平等的,但到1960年取消学校隔离斗争始终末获得任何成果。1973年全国有2621名黑人当选官员,比1969年增加121%,但却只占当选总官员的5‰。1969年黑人家庭收入为白人家庭61%,1970年降到59%,黑人青少年失业率从69年1/4增至72年1/3,而白人只有13.3%。
——摘编自乔安妮·格兰特《美国黑人斗争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杨朱的“人权梦”与美国黑人的“美国梦”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朱的“人权梦”和美国黑人的“美国梦”受阻的原因。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经不无感慨地说道:“湖北‘对不起’张之洞”,武汉‘对不起’起张之洞。”他说当代湖北人“对不起张之洞”无非是说张之洞督鄂18年,于教育、于军事、于工业殚精竭虑,虽屡有坎坷,但也功勋卓著,却不能得到世人应有的评价,他认为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
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张之洞的《劝学篇》集中体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政治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也就是说,这一取向的重心是在“中学为体”。但如果细心考虑当时的变革需要和张之洞的思想背景,就会明白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在强调“变革”的一面,而非固守的一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
——摘编自李刚《张之洞: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
(1)历史学家章开沅为什么认为湖北和武汉“对不起”张之洞?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2)为什么在革命党人眼中张之洞是封建卫道士的形象?概括材料对张之洞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