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文化创意产业被视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含有文化艺术、新闻出版、艺术品交易、旅游休闲服务等九大门类,目前是投资回报最高的行业之一,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  A县境内散落着客家围屋100多座,还有一处保留完好的原始森林,一直是周边居民探寻特色文化痕迹、放松心情的好去处。但由于该县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滞后,旅游休闲业的发展形不成规模和品牌。虽一再加大宣传力度,却无法吸引更多的外县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材料三  184天的会期,1.3亿的人流量、6000家特许商店,2010年5月开幕的上海世博会,给“浙江制造”带来无与伦比的想象空间。世博会期间约有5000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分流到浙江,旅游、考察、购物,对于消费的拉动显而易见。世博会给予浙江的,并不仅仅是商机,更加重要的是“浙江制造”整体形象打包展示和提升的过程。
(1)材料一、二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浙江制造”应该如何抓住上海世博会的机遇。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各种“特区、新区”为载体,实施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各类特殊政策,是我国改革开放曾经走过的路径。随着“普惠制”渐成趋势,制度创新取代政策优惠,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着力点。2013年9月29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它列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对外商技资项目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合的准入措施。负面清单包括铁路运输、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业等18个行业门类,约占试验区内行业分类的17.8%。
所谓“负面清单”制度,实际上是给外商投资定出一个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在这个名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在探索“负面清单管理”之前,我国对外商的投资行为采取事前审批的制度。即外国投资者应当先行提交申请书、投资者的资信证明等一系列资料,取得相关外经贸政府部门的批准,然后才能向注册地工商部门登记设立企业。而国内企业和个人设立企业,可以直接向工商部门登记设立企业。而负面清单制度公布后,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都将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把项目的核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缩短了外资企业设立程序时间,提高企业注册登记的效率。外资投资管理从核准制到备案制,从“法无授权即禁止”到“法无禁止即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需要彻底改变已经遵循多年、长期习惯的既定管理思维。上海市政府从注重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代表了政府管理方法和思维的变化:限制自己的权力,让市场和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有哪些经济意义?(I4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发挥作用?(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材料二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材料三文化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某地大力推进文化科技攻关、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文化标准化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四项行动,组织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文化科技企业培育、文化数字化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文化、科技人才集聚六大工程。重点支持数字、网络、云计算、虚拟现实与仿真、新型显示、新型广电传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重大文化科技攻关项目,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1)结合材料一,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3)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4)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但是,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材料一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12分)
材料二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更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际之间的和谐”等多重指向。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5分)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1)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正确性。(10分)
(2)从“认识社会”角度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及基本内容是什么。(10分)
(3)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去实现中国梦?(15分)

材料一 目前,我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城镇超越资源环境容量,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发展不协调,城镇布局紊乱,不同规模、类型的城市和城镇尚未形成协调互动关系;由于行政壁垒的分割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城市各行其是,盲目发展,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2分)
材料二 长期以来,人们对城镇化、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传统文化会阻碍城市化,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就必须摧毁“旧的文化”。为此,很多专家呼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地方的历史风貌惨遭破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是些所谓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一些城镇、村庄甚至都变成了“同一张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得失。(1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