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 |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
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说:西方现代化在二战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修补和修正,“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其中的“修正”开始于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B.马歇尔计划实施 |
C.欧洲共同体成立 | D.欧洲联盟建立 |
观察下图,可以获得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英国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
B.英領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
C.英国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资本总额迅速增长 |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 策载人宪法;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市场经济这一关 切民生和宪政的重大原则庄严地载人了宪法;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宪法修正案》,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宪 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巳经建成 |
B.有助于加强对国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得到完善 |
D.国民收人主要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 |
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改元剪辫文告》:“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 之俗……今者满庭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除(辫子)净尽。”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A.“留辯”与“剪辫”是“专制”与“共和”的根本分歧 |
B.“剪辫”是革命斗争最彻底的表现 |
C.“剪辫”是革命成功的外在体现 |
D.习俗变迁是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 |
李鸿章说:“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 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 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对此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A.目的是引导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有利于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 |
C.找到了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 | D.中国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