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图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A点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实业救国”思想推动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③④ |
下图是《1950-1984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a阶段: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推动了两国粮产量的增长 |
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 |
C.c阶段:受欧美经济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 |
D.d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 |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外 |
B.美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
C.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回归“世界时间” |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②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③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改编】近代中国伴随着“西学东渐”局面的进一步扩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事实未必就是如此。诸如到19世纪末,洋教势力进一步在中国扩大,一方面,的确也吸引了不少中国人加入;另外一个方面,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又急剧推动了反洋教斗争的迅速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洋教传入对中国社会触动比较大。对材料中“洋教传入对中国社会触动比较大”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这种触动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某些倾向 |
B.这种触动是西方列强强迫中国人“入教”的结果 |
C.东西方文化呈现出既相互融合又激烈冲突之特征 |
D.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引发社会触动 |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