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回答1—3题。 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五子夺莲》 | B.《送子天王图》 |
C.《山径春行图》 | D.《松鹰图》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 B.逐渐贵族化 |
C.逐渐神秘化 | D.逐渐宗教化 |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
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
1791年)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 | B.封建等![]() |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 来,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与“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 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
1901年郑贯一在《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中写道,“使义和团一战而胜,奏凯而旋,有志者乘其机而导之以国民义务,夺回自由之民权,扭转乾坤,开共和之善政,民权独立,扫专制之颓 风,则此际之排外灭洋者为义和团,安知顺手倾满洲政府,大倡改革非义和团耶?”这主要体现了
A.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观点 | B.资产阶级立宪派的观点 |
C.洋务派的观点 |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 |
明代为皇帝掌管“诏狱”(由皇帝亲自断案的重大刑狱)的锦衣卫,设在洪武门的内右侧,而 国家正式司法机构三法司设在较远的皇城西北。这实质上表明
A.司法审判权力的提升 | B.中央集权的加强 |
C.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 D.行政效率的提高 |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 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 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