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经济学常识】
材料一:凯恩斯是一个相信在必要时政府可以进行干预而不相信完全放任主义的人,他坚信要使经济周期上升,政府必须插足进来用减少失业的方法去维持购买力。这意味着“赤字开支”,但它会恢复经济平衡。
材料二: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自由放任主义结束了。”英国财政大臣达林在宣布推出大规模投资方案后表示:“凯恩斯写的很多东西现在仍有道理。”凯恩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现在,英国也为借更多的钱来应对需求的减少进行辩护。
(1)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实质是什么?
(2)你对金融危机背景下“自由放任主义结束了”是怎样认识的?
B【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2010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以共和党在众议院掌握多数、在参议院增长席位的结果落下帷幕。作为两党政治的“钟摆回调”,形成府会分立的态势,使奥巴马政府面对更多掣肘,既定政策难以付诸实践。
材料二:在我国,法律的制定是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经过立法机关多次审议,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最后表决通过的。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经表决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4部法律。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美国三权分立制作用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国家权力运行的原则并分析实行这一原则的原因。
协商精神比金贵。通过协商,可以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历时半年,修改了四五十稿。一些研究单位、智库的专家参与了起草工作,报告亦广泛征求了社会各方面和国外专家的意见。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大会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是如何贯彻协商精神的?
材料二:民生环保首入政府工作报告主要预期目标。对此,代表委员们认为,应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间、国家间合作。要分区域、分阶段、分行业确立、实现环保目标。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环保问题任重道远,我们要有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毅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促进环保事业发展?
【原创】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8月30日表决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举债规模必须由国务院报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这次预算法的修订除了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外,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材料二:敢不敢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拿自己开刀,是衡量真假改革者的试金石。这一次财政预算计划的制定在“向自己开刀”上作了很好的示范。从自己改起,限制自身的权力,这就是勇气。如果说以前的改革需要突破观念禁区的勇气,那么如今的改革需要的就是突破利益障碍的勇气。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最需要的就是突破既得利益的障碍:享受特权的人,有没有勇气让渡不正当利益?有着腐败机会的人,会不会将自己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监督?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人民才有福气,国家需要有勇气有智慧的改革者引领前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预算法的修订如何体现了人大制度的民主集中制。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材料二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二,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角度,说明财政预算体系改革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 2009-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
注:①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②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中国为3870美元,美国为10645美元。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在日益加快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等。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材料三:我国的传统是养儿防老、家庭养老,这个传统是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对熟悉环境的眷恋,也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体现。我国政府出台的“9073”养老政策符合我国老龄化特点和老年人居住意愿,所谓“9073”,即90%的老人居家或社区养老,7%的老人接受社区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发展老龄事业、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
(3)结合材料三,分析 “9073”养老政策体现了“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哪些知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一带一路”提出的经济背景。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原创】材料一: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财政部在连续几年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的基础上,努力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进一步压减2015年一般性支出。对此次财政部的预算编制,有学者担心:一些“三公经费”可能会被列入其他的项目下,也有可能会被向下转嫁给下属单位。要防止此类现象出现,就需要加强对预算的约束力,重点则是推动预算公开,同时政府信息公开要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材料二:敢不敢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拿自己开刀,是衡量真假改革者的试金石。这一次财政预算计划的制定在“向自己开刀”上作了很好的示范。从自己改起,限制自身的权力,这就是勇气。如果说以前的改革需要突破观念禁区的勇气,那么如今的改革需要的就是突破利益障碍的勇气。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最需要的就是突破既得利益的障碍:享受公车福利之类特权的人,有没有勇气让渡不正当利益?有着腐败机会的人,会不会将自己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监督?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人民才有福气,国家需要有勇气有智慧的改革者引领前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政府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政治意义。
(2)结合材料二,体现了辩证否定观的本质是什么。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材料二观点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