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绵亘超过四千年的文明,也是唯一在这长时间中绵亘使用表意文字的文明;这两个唯一显非偶然。于是,谈中华文明,必得涉及这文明的根源之一——汉字。
在人类学家眼中,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堪与比拟的只有用火、产业革命与资讯革命,而使人类从蒙昧至开启犹赖于此。文字的发明让知识可以大量累积。
然而,知识积累固是文字发明对文明的最根本影响;但其作用尚不止于此,它一定程度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
谈文字,最自然会想到的是文学。文学并不只是对语言的艺术记录;语言之外,文字本身还影响了文学的形式与内涵,表意文字尤然。从中国诗词的对仗到文言文的精练都与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的属性直接相关。表意文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了一定距离,让文字能更长于凝练性的表达,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
书法源自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不过,更根本地,则源于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由之乃开展出丰富的线性世界。说中国人的线性美学多缘于此也不为过。
汉字不仅让人可以接续前朝,连历史之原典亦可亲炙。由此,所谓“上下五千年”才不至成为空话。而更甚者,就因语、文一定程度的分家,语言之分歧乃不直接导致族群的分歧,否则,以中国地缘之大、地理之复杂,若用拼音文字,怕不早已分成几十个国家!也因此,中华文明既能一统——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形成 “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并存”的局面。这一切则都与书同文、语多样的历史紧密相关。
谈汉字,在美学、文化外,最终也更幽微的,是它与中国人认知思维和感悟的关联。孤字、图像化、凝练性,不仅在艺术上长于意象的表达,在认知上更具备直观、整体掌握的特质。汉字不因语音的连续阅读而得,观者是直就图像而起。中国哲学之常直接以拈提触发生命,不在哲理辨析上着眼,就与此有关。而禅之所以能在中国大放异彩,也因它拯救发挥了这个特色。
汉字的种种与中华文化如此相关,因此对汉字的看法常就直接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态度。“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力图使语、文合一,固是对语与文过度分离导致文字僵化的反抗,却也因此未能看到语与文分割对中华文化所起的根本影响;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而即便到中文电脑出现前的晚近,也还有许多人因电脑输入的困境大谈废除汉字,这种种都说明了:错,其实不在汉字,而在我们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缺乏更深的了解。
曾几何时,中文电脑的问题已能解决,中国也兴起了,汉字又成为大家乐于肯定的文化资产,而在文化创意成为时潮的现在,汉字作为图像辨识、设计元素的优势更被大肆标举。只是,我们要能真正看到汉字与中国艺术、文化乃至生命的深刻关联,并由此知道自己的定位,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反思与观照。 (选自《汉字与中国人思维感悟的关联》,《北京晚报》2010-11-23,有删改)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已超过四千年。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之一;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它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影响。 |
B.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在某种意义说,它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比用火、产业革命与资讯革命更大。 |
C.书法艺术的产生不仅源于中国人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更源于汉字本身的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之可能的特点。 |
D.从中国诗词的对仗到文言文的精练都与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的属性直接相关,汉字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 |
结合文本,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很长的时期内,语与文有一定程度的分家。这关系到中华文明既能一统又能发展各地特质之局面的形成,使中华文明既有一元性,又有多元性。 |
B.文字不仅影响文学的形式,也影响文学的内涵。相对于表音文字而言,表意文字对文学的影响更大。 |
C.汉字特殊性影响了中国人的认知思维与感悟,使中国人在认知上更具备直观、整体掌握的特质,也影响着中国的哲学和宗教。 |
D.如今,文化创意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汉字作为图像辨识、设计元素的优势被大肆标举。这一现象意味着忽视汉字与中华文明紧密关系的思潮重新泛滥。 |
汉字对中华文化有哪些影响?请根据文本,分点概括。
请从下列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 50字左右)
(1)简述堂吉诃德斗风车的故事。
(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本章孔予的话有什么含义?
选答第()题
《三国演义》第55回中,岸上士兵大喊“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述“赔了夫人”的相关情节。
梅和瑞珏是《家》中两位重要女性形象,简要概括她们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对曰①:“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⑤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这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一段话。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笃:厚;祜:福。⑤对:答。孔子和孟子对于“勇”的认识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联系上面语段,谈谈你对“大勇”的认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巴黎愚人节的狂欢活动中,爱斯梅拉达优美的舞姿使侍卫队队长弗比斯为之倾倒,神甫克洛德指使加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抢走。在这危急时刻,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加西莫多擒获。(《巴黎圣母院》) |
B.赵伯韬和尚仲礼准备组织秘密公司做公债多头,因两天内无法调齐四百万现款,所以想邀杜竹斋和吴荪甫加入。杜竹斋起初没有合作的意向,赵伯韬就向他说明想花三十万银子让西北军撤退三十里,从而让公债行情上涨的事。(《子夜》) |
C.王和甫已经与孙吉人商量决定背水一战,建议吴荪蒲去找杜竹斋,吴荪蒲答应了下来,他决定把他的厂和他的公馆全部押上,孤注一掷,做最后一搏,同时决定最后一次找杜竹斋。(《子夜》) |
D.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度坚决,主张反抗。(《家》) |
E.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囚禁在家,闲逛时在梅林里碰见了奉太太之命来摘梅花的鸣凤,觉慧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不会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