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有学者对某位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橫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释、道,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最多。”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康有为 |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引文的出处应
A.《道德经》 | B.《论语》 | C.《韩非子》 | D.《春秋繁露》 |
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汁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年份 |
1927年 |
1928年 |
1929年 |
1930年 |
离婚率 |
10% |
15% |
12% |
3% |
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恩格斯曾经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这只有依靠现代大工业才能办到。”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革命前,欧洲国家的妇女个体还没有参与公共劳动 |
B.妇女个体参加公共劳动必须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以后 |
C.大工业开启妇女的活动空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能力 |
D.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家庭、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的变化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C.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D.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