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英国 | B.法兰西第一帝国 | C.德意志帝国 | D.意大利王国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这主要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
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 B.变法维新 | C.共和革命 | D.民主科学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B.新文化运动有历史必要性 |
C.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在《物种起源》一书出版20年后,有一位名叫马歇尔的英国评论家,大胆说出了他的一些同代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写道:如果英国人口的增长赶不上中国人,那个无精打采的种族将会蹂躏地球的许多地方,而本来应当是朝气蓬勃的英国人定居在这些地区将受到威胁。这主要说明()
A.达尔文主义成为19世纪末后种族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
B.达尔文主义应用于社会对世界的影响是消极的 |
C.达尔文主义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的唯一指导思想 |
D.中国过多的人口挤占了英国人的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