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学生在学习“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 ① 主义偏重主观、表现; ② 主义偏重客观、再现。 ①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② 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与句中①、②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艺作品是

A.①《巴黎圣母院》②《人间喜剧》 B.①《西风颂》②《人间喜剧》
C.①《自由引导人民》②《格尔尼卡》 D.①《唐璜》②《悲惨世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使理性与思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