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
|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
针对近年来亚太自贸区进程加快,耶鲁大学教授田弘一等乐观派人士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扇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了亚太自贸区()
| A.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 |
| B.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 |
| C.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
| D.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 |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 B.民权 | C.西学 | D.科学 |
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代表国前往欧美12国进行了为期22个月的考查。该考查团的最大收获是()
| A.加深了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
| B.找到了适合日本国情的发展道路 |
|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
| D.认识到了建设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
日本思想家佐久间象山(1811-1864)认为“宇宙实理无二。斯理所在,天地不能异此,鬼神不能异此,百世圣人不能异此。近年西洋所发明许多学术,总之皆实理,祗足以资吾圣学,而世之儒者,类皆凡夫庸人,不知穷理,视为别物。”由此可以推断他()
①实为明治维新的中坚力量②认为东西文化间可以调和
③其思想与洋务派主张类似④深受中国程朱理学的影响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世纪以来,一些亚非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颇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哈里发制度 ②进行军事改革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实行教育改革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