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 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
(4)“势不两立的国家”走到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阅读地图,依据地图说明秦朝到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此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认为;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从元代开始,中央任意将自然环境和文化认同差异明显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防止政治上地方割据政权出现。但难以形成独立经济体,不利于地方发展经济。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元代前后中央政府在划分地方行政区的原则上有何不同。分析这种变化的利弊。
(3)清代是如何划分行政区的?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什么时间?其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最高峰处于什么时期?产生这一高峰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此后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具有哪些特点?导致其发展困难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近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请问:黄宗羲的经济主张是什么?在当时有什么进步意义?
(2)请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
学习贵在积累。小龙同学在学习某一历史专题时制作了学习卡片。请你根据要求,帮助小龙同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5分)
卡片一:
卡片二:
(1)请把卡片—A处补充完整。
A
(2)根据卡片二,指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
(3)根据卡片内容,指出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海权对一个国家的盛衰和文明兴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材料一:英国蕾莱爵士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辗驳诘,临事而问兵规。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近代史上,欧美列强和日本均主要通过海上路线入侵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控制海权的角度,概括英国为了达到“控制世界”所做出的努力。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英国“控制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材料三中李鸿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加强海防建设方面做了怎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