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zhàng)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xī)
C.飞漱其间(shù) D.属引凄异(sh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良多趣味(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三峡“夏季的水”的特点。
①三峡的山的特点是:                                       
②三峡夏季的水的特点是: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题2分,13题6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使楚》)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选自《晏子谏杀烛邹》)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④ 闻:明白、懂得。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齐之辞者也(熟练) B.为吾君鸟(掌管、管理)
C.王曰,何?(坐下来 ) D.勿杀!寡人闻矣。(指教)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晏婴,齐习辞者也

A.辍耕垄上 B.烛邹罪有三
C.渔人甚异 D.驴不胜怒,蹄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段所表现的主题完全一样,即集中体现和赞美晏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B.甲文中晏子注意把握分寸,准确的反击对方,语气委婉;乙文中晏子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
C.两个文段语言精简,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这两个文段告诉我们:在驳斥别人 ,或对别人进行劝谏的时候,一定要机智,讲策略。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1,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2。好博览而不守章句3。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4,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1京师:京城。2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早创。3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4肆:店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里称孝(赞扬) B.好博览而不守章句(美好)
C.一见辄能诵忆(就) D.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通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译文:
王充家穷无钱买书时,是怎样读书的?
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
(3)入门不顾()(4)相委而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2)友人惭,下车引之。
译文: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
,我认为文中元方是个的孩子。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续资治通鉴·卷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雨骤至/待君久不至,已去 B.帝怒形于色/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C.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 D.刑以惩恶/岂得以喜怒专之?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
史书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