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①既亡,王应(王含之子)欲投世儒②,世儒为江州刺史。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刺史。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③,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④。荆州守文⑤,岂能依意表⑥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⑦。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王大将军:王敦。王应是王含之子,王敦无子,把王应过继为儿子。②世儒:指王彬。③江州当人强盛时:指江州刺史王彬在王大将军王敦强盛的时候。④愍(mǐn)恻:怜悯恻隐。⑤守文:谨守成法。⑥意表:意料之外。恨:遗憾。⑦恨:遗憾。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世儒为江州刺史为:作为 |
B.含语应曰语:告诉 |
C.必兴愍恻兴:产生 |
D.含不从从:听从 |
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密具船以待之
A.深以为恨 | B.以君之力 |
C.积芦灰以止淫水 | D.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含仅凭关系好坏决定投靠谁,而王应却能根据人品性格来作判断,比王含更有洞察力。 |
B.王应谨遵父命,虽然心里知道投奔王舒是不理智的做法,但还是和父亲一起投靠了王舒。 |
C.王舒谨守成法,毫无慈悲之心,他残忍地杀害了没了靠山,希望能得到收留的王含父子。 |
D.王彬为人仗义,很有同情心,虽然曾与王敦有过节,仍然不计前嫌,“密具船以待之”。 |
三峡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文选自《》,作者,是北魏著名的家、家。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
C.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 |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则描绘不同的不同景象。
全文看,第⑷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3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填空。(计7分,每空1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 ____”的语句中。
宋人献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宋人或得玉⑵故敢献之翻译下列句子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你认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 (2)传不习乎__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4)曲肱而枕之 ________ 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学而时习之 | B.温故而知新 | C.人不知而不愠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翻译下列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文中选择一章,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你的启发。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不逾矩()
(3)博学而笃志()(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用“/”给以下句子断句。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上述节选的内容对你有帮助吗?请选择其中的一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