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8【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意思。
(1)臣之妻臣私:
(2)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刺:
(3)王之甚矣蔽:
(4)今日不雨:
(5)故愿王计之也熟:
翻译下列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文段理解。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
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字就是明证。
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题目。
口技(节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2分)
屋:许声:欲:
解释划线词语。

A.屋许许声 B.不能其一处
C.袖出臂 D.群响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指出下面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怎样?
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你对全文有何感受?

阅读《赵普》 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4 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宫,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解释划线的字词
家人箧视之跪而拾之
多忌克 颜色不变
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常劝以/读书 B.家人/发箧/视之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普/明日/复奏其人

翻译句子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从本文中,你能学到赵普的什么精神?“手不释卷”证明赵普读书非常勤奋,请举出两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鸣”在整个场景描写中有何作用?
郦道元的《三峡》这样写猿声:“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本文“猿则百叫无绝”也写猿声,试比较两者在写法或内容上有何不同。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司马光《资治通鉴·任座直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③趋:快走。这里是任座见文侯盛怒,惶恐走出。 ④向者:刚才。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各划一处)
①臣 闻 君 仁 则 臣 直
②可 以 一 战
与“封其子击”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其道 B.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C.何知之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