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铝片(不除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表面很快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触摸容器知溶液温度迅速上升,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⑴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 。
A.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B.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
C.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D.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你的选择: 。
⑵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的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 。
⑶放出的气体是 ,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⑷某同学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在铝片上捆上几枚铜钉后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
⑸除去氧化铝的铝片与铜片为电极,在X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列表如下:
选项 |
铝电极 |
电解质 |
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
A |
正极 |
NaOH |
Al-3e-=Al3+ |
2H2O+2e-=2OH-+H2↑ |
B |
负极 |
稀盐酸 |
2Al-6e-=2Al3+ |
6H++6e-=3H2↑ |
C |
正极 |
浓硝酸 |
Cu-2e--=Cu2+ |
2NO3-+4H+-4e-=2NO2↑+2H2O |
D |
负极 |
稀硝酸 |
Cu-2e-=Cu2+ |
2NO3-+8H+=2NO↑+4H2O+6e- |
其中正确的是 ,由此推知,金属作电极不仅与本身性质相关,而且与 ________ 有关。
实验室要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50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________g。
(2)如图Ⅰ表示10 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 mL,如果刻度A为8,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mL。
(3)若实验中如图Ⅱ所示的仪器有下列情况,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定容前容量瓶底部有水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最终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
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
Na+、K+、Cu2+ |
阴离子 |
SO42-、OH- |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250 mL足量的A溶液、足量的B溶液、足量的C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8 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图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M为电源的________极(填写“正”或“负”)。
(2)计算电极e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
(3)B溶液中的溶质为 。电解后,乙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____。 若在B溶液中事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极(填写“c”或“d”)先变红。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甲、乙、丙三池中溶质足量),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K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丙池中电解反应的方程式是 。
(3)当乙池中C极质量减轻10.8 g时,甲池中B电极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
(4)一段时间后,断开电键K,下列物质能使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的是 (填选项字母)。
A.Cu | B.CuO | C.Cu(OH)2 | D.Cu2(OH)2CO3 |
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2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稀硫酸。其操作步骤可分解为以下几步:
A.用量筒量取 mL浓硫酸, (简述浓硫酸稀释的操作),冷却
B.检查 (填所用仪器名称)是否漏水
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每次的洗涤液都转移入容量瓶里
D.将稀释后的硫酸小心地用玻璃棒引流至容量瓶里
E.盖紧瓶塞,上下倒转摇匀溶液
F.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刻度线以下2cm处
G.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到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请据此填写:
(1)完成上述步骤中的空白处。
(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3)进行A步操作时,选用量筒的规格是 。(选填字母)
A.10mL B.50mL C.100mL D.1000mL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则 ;
②.A 步操作时,浓硫酸稀释后,未冷却即进行下一步操作,则_________;
③.定容时仰视溶液的凹液面,则_________。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其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已知: 2I—+ Cl2=2Cl—+I2)
(1) 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 ,③ ;
(2) 过程②中充入适量Cl2的目的是 ;
(3) i)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 (填代号)
A.乙醇(与水互溶) B.四氯化碳 C.甲烷气体 D.食盐水
ii)简述要把碘水变成碘有机溶液对于提取晶体碘的优点 。
(4) 操作过程③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有机溶剂(你所选的)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 ;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
H.静置、分层。
(a) 过程③的操作顺序是 C、 B、 D、 A、 H、 G、 E、 F,则E的操作步骤是 ;
(b) 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 ;
(c) 最后碘的有机溶液是通过 获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