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1901年日本八幡钢铁厂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八幡钢铁厂的比例),其原料主要是从中国掠夺的湖北大冶铁矿石。

注:以上两幅图是根据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和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提供的数据绘制。
(1)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导致这一时期日本政治上出现了哪些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只有在霸权统治下的国际体系才是稳定的,否则就会出现战争或混乱。他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试依据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和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论断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材料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如果说市镇的兴起是宋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市镇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城市的辐射带动。……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如下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很难依靠经营小块土地脱贫致富。如果把农民增收看作一个分子式,分母为农民数量,分子为增收渠道,则只有缩小分母,扩大分子,才能提高其绝对值。新的实践正呼唤着新的农业革命和全方位的农村变革,其核心是解放农民,减少农民,投资农民,富裕农民,根本出路是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城镇的高预期收入客观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巨大的“拉动效应”。农民转移进城能获得较高预期收入,这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城镇化“收入效应”还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进城不仅使农民能够接受现代化的社会文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等素质,而且还能够利用他们熟悉城乡经济而成为城乡经济社会互动的“经纪人”,输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知识和致富的新理念。因此,城镇化是农民求生存、求发展的理想选择,是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重要传导机制,是农民依靠自身力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宋元梁、肖卫东《城镇化与“三农”问题淡出研究》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化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有哪些积极影响?上述材料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毕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托克维尔和他的朋友德蒙先生于1831-1832年间赴美国考察监狱制度,后经多年思考,分别于1835年和1840年出版轰动世界的《论美国的民主》第一、二部分。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据Schleifer《关于<论美国的民主>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1)托克维尔赴美考察时美国实行什么政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民主政治中可能令其着迷和失望的东西有哪些?
(2)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19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1)材料一中反映的现象与哪种选官制度相关?唐诗繁荣与其有何关系? (2分 )
材料二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选官制度的特点及产生的政治原因。
材料三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四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比较清代的中国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
(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某校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嵊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