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彦光忧瘁瘁:劳苦,憔悴
B.母忧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C.未几,起令视事视事:治事,任职
D.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将:将要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竟陵人也。本单名世,太宗为兴世。少时家贫,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甚奇之。又随玄谟出梁山,有战功。
太宗即位,进兴世号龙骧将军,领水军,南贼于赭圻。时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今虽相持有余,而敌不足。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制贼之奇,莫过于此。”沈攸之、吴喜并赞其计。
兴世欲率所领直取大雷,而军旅未集,不足分张。会薛索儿平定,太宗使张永以步骑五千留戍,余众二万人悉遣南讨。征阮佃夫所领诸军,悉还南伐,众军大集。乃分战士七千配兴世,兴世乃令轻舸溯流而上,复回还,一二日中,辄复如此,使贼不为之备。刘胡闻兴世欲上,笑之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扬州,张兴世何物人,欲轻据我上!”兴世谓攸之等曰:“上流唯有钱溪可据,地既险要,江又甚狭,去大众不远,应赴无难。江有洄洑,船下必来泊,岸有横浦,可以藏船舸,二三为宜。”
乃夜渡湖口,至鹊头,因复回下疑之。其夜四更,值风,仍举帆直前。贼亦遣诸军,于东岸相翼而上。兴世夜潜遣黄道标领七十舸,径据钱溪,营立城砦。明旦,兴世与军齐集。刘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将士欲迎击之,兴世禁曰:“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令将士不得妄动,治城如故。俄而贼来转近,舫入洄洑,兴世乃命寿寂之、任农夫率壮士数百击之,众军相继进,胡于是败走。
兴世又遏其粮道,贼众渐饥,胡弃军遁走。兴世率军追讨,与吴喜共平江陵。迁左军将军,封作唐县侯。以疾病,顺帝升明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宋书•张兴世传》(有删节)
[注] ①太宗:宋明帝。②砦:同“寨”。 ③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宗为兴世益:增加
B.复回还旋:不久,很快地
C.南贼于赭圻距:距离
D.而敌不足制:制服、战胜

下列选项都能表现张兴世军事谋略的一组是()
①中流一梗,粮运自艰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③上流唯有钱溪可据
④去大众不远,应赴无难⑤岸有横浦,可以藏船舸⑥时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下列选项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兴世字文德,是竟陵郡竟陵县人。本来单名张世,宋明帝为他改名为张兴世。宋明帝即位之前,他就曾随从王玄谟前往梁山,立有战功。五十九岁时因病去世。
B.在赭圻抵御南方叛贼时,张兴世建议,占领敌军的上游,凭借险要之地坚守,见机截断敌军,使敌军头尾难以照应,进退犹疑受阻。得到了沈攸之、吴喜的赞同。
C.张兴世带领七千士兵渡过湖口来到鹊头,再回船往下游来迷惑敌人之后,又乘夜亲自带领七十条小船径直前往占领钱溪,营建城寨防守,使刘胡军队措手不及。
D.刘胡部队战败而逃之后,张兴世又切断了他们的粮道,贼军逐渐发生饥饿,刘胡丢下军队逃跑了,张兴世率领军队追击,于是和吴喜共同平定了江陵。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甚奇之。
⑵会薛索儿平定,太宗使张永以步骑五千留戍,余众二万人悉遣南讨。
⑶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②重废父命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匵(dú):小棺材。藟(lěi),藤。殠(chòu),腐臭的气味。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必亡吾意易: 改变 B.重父命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先令:指示 D.将以世也矫: 欺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佣儿为证  啖:唆使
B.携出城四五里可:大约
C.予族大之德:感激
D.不易辞,卒死狱中竟:竟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诸匠伍有志力,而又不随以怠
B.诉于官斧斤时入山林
C.廷福人伐木回焦仲卿母所遣
D.度廷福走若属皆为所虏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乡人曰:“囚耳,乌足道?”(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招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堤堰,陂塘 决:疏浚
B.后安石国 当:掌管
C.众不能诎:通“屈”,使屈服
D.人言不足恤:体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贷谷民,出息以偿赢而不助五国也
B.修以其须禄养言朝苏子与客泛游赤壁之下
C.未尝财不足为公患也余与四人拥火
D.臣之所称,流俗所不讲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给文中加虚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B.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C.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D.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译文:
(2)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译文:⑶
(3)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