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
A.葛朗台患了疯瘫症,便坐在转椅里亲自指挥女儿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堆好,当女儿将储金室的房门钥匙交还他时,他把它藏在背心口袋里,不时用手抚摸着,他瘫在转椅上,就叫女儿整天推着他在密室与卧房之间转来转去,生怕有人来偷。(《欧也妮·葛朗台》) |
B.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提出要与玛丝洛娃一起流放来赎罪,受到她的怒斥和谴责后,他展开了“沉重而痛苦”的内心斗争,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从此,他才真正地开始反省,进而否定了自己十年的堕落生活,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走上了精神复活的道路。(《复活》) |
C.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乞丐王国,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则将被处死。。正当甘果瓦即将被乞丐们处以绞刑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为了解救他,答应与他结为夫妻,并歃血为盟,婚期四年。(《巴黎圣母院》) |
D.黛玉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已成婚的消息后,急为攻心,吐出血来。她还把以前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全烧了,万念俱灰,只求速死。(《红楼梦》) |
E、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自告奋勇率两万五千精兵前去镇守街亭。到街亭后,他违背诸葛亮叮嘱,拒绝副将王平劝阻,生搬兵法,屯兵山上。司马懿到后命令大军围山,断绝汲道,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自乱,于是街亭失守。(《三国演义》)
在下面语境中,“君子”和“小人”是指地位意义上的君子、小人,还是指道德人格意义上的君子、小人?“道”是指仁义之道,还是指礼乐教化之道?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答:
以下选段的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答:
以下选段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哪两种重要思想(原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答:
概括题(4分,各1分)
《论语》《孟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其中大量的语言已转化成今天的成语。请从以下选段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
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⑵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⑶孟子曰:“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⑷孟子曰:“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对以下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A.齐宣王对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举动提出质疑,认为那是以下犯上。 |
B.孟子认为桀、纣都是独夫,流放或讨伐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
C.孟子认为君臣要各守其道,如果君不像君,便不能责怪臣不像臣。 |
D.孟子严厉警告齐宣王,如果他敢贼仁贼义,就要被流放或被讨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