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吴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智力孤危。 | B.期山东为三处。 |
| C.几何不从汝而也。 |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下列加点字中词性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忧劳可以兴国。 |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见其难为②视为止,行为迟 |
| B.①汉军乃觉之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 C.①盘盘焉,囷囷焉②得养生焉 |
| D.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②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下列句子中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今卒困于此。 |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 C.赵尝五战于秦。 | D.不忍杀之,以赐公。 |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能够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
|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所遇到的对手都被我击破了,所打击的敌人都臣服了。 |
|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因为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 |
|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燕赵两国的君王,才开始有谋略。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一路逃亡,又被农夫所骗误入沼泽,逃到东城县,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
| B.东城快战中,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主要表现他知耻重义。 |
| C.文段(二)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
| D.文段(二)依次从齐燕赵三国分析各自灭亡的原因之后,进一步从反面作假设推论,以证明确实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
下列各句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伶官传序》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是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全文以“呜呼”起笔,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 |
| B.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项羽之死》中对项羽的写法是通过三个连续事件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
| C.《六国论》首段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论古讽今,现实针对性很强。 |
| D.《阿房宫赋》一文文采焕然,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写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
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谋诸妇谋:商量。 |
| B.予乃摄衣而上摄:披,穿。 |
| C.披蒙茸披:分开。 |
| D.予亦悄然而悲悄然:忧伤的样子。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将归于临皋是臣进节于陛下之日长 |
| B.以待子不时之需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
| C.凛乎其不可留也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
| D.掠予舟而西也追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二段写在月白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 憾,后有“携酒与鱼”游赤壁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
| B.文章最后一段写忽然有玄裳缟农的孤鹤振翅横江:掠过瓜舟西丢,这只在暗夜独飞 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与处在悠闲愉悦中的苏轼形成对比。 |
| C.文章以浪漫的梦境收束,所谓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正表现出他在出世和人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
| D.《赤壁赋》写在初秋,本文时间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 |
也都用了主客问答,一样的赤壁,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了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以……为奇。 |
|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闻:高雅听说。 |
| C.衡常思图身之事图:图谋,谋划。 |
|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到职工作。 |
下列各包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衡因上疏陈事因宾客至蔺相如朗谢罪 | |
| B.遂乃研核阴阳乃幽武于大窖中 | |
| C.宦官惧其毁己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20090708 |
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
| 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有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象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
| C.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皇帝说实话。 |
| 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暗叶r森知堪辱奸党分予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①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②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尽心下》)
【注】①施:给予。②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根据原文填空。
君子追求□□和□□;而常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在□□上往往存在错位。
(2)根据文意,说说如何避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这一现象的产生。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八世祖承,永嘉之乱,讨陈敏有功,封柴桑县侯,除宜都郡守。寻卒官,子孙因居江陵。父高之,梁山阴令。懔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梁普通六年,举秀才,以不及二宫元会①,例不对策。及梁元帝镇荆州,谓长史刘之遴曰:“贵乡多士,为举一有意少年。”之遴以懔应命。即日引见,令兼记室。尝夕被召宿省,使制《龙川庙碑》,一夜便就,诘朝呈上。梁元帝叹美之。及移镇江州,以懔为刑狱参军,兼掌书记。历临汝、建成、广晋三县令。遭母忧去职。哭辄呕血,两旬之内,绝而复苏者三。每旦有群乌数千,集于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时论称之,以为孝感所致。梁元帝重牧荆州,以懔为别驾、江陵令。及帝即位,擢为尚书侍郎。又手诏曰:“昔扶柳开国,止曰故人,西乡胙土②,本由宾客。况事涉勋庸③,而无爵赏?尚书侍郎宗懔,亟有帷幄之谋,诚深股肱之寄。从我于迈,多历岁时。可封信安县侯,邑一千户。”累迁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吏部尚书。初侯景平后,梁元帝议还建业,唯懔劝都渚宫,以其乡里在荆州故也。及江陵平,与王褒等入关。太祖④以懔名重南土,甚礼之。孝闵帝践阼,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世宗即位,又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书。数蒙宴赐。保定中卒,年六十四。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注:①二宫元会:此指皇帝及太子在元旦朝见群臣的会议。②胙土:帝用来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的土地。③勋庸:功勋。④太祖:“太祖”及下文的“孝闵帝”“世宗”分别指北周太祖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宜都郡守,寻卒官寻:不久。 |
| B.梁元帝重牧荆州牧:统治。 |
| C.唯懔劝都渚宫都:定都。 |
| D.又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书刊:刊载。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从侧面表现宗懔出色才华的一项是()
①乡里呼为“小儿学士”。②之遴以懔应命。即日引见,令兼记室。
③使制《龙川庙碑》,一夜便就。
④每旦有群乌数千,集于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
⑤亟有帷幄之谋,诚深股肱之寄。 ⑥梁元帝议还建业,唯懔劝都渚官。
| A.①③⑥ | B.①②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宗懔从小就文才出众,开口讲话引经据典,被乡里人称为“小儿学士”;梁元帝让他撰写《龙川庙碑》,他一夜写成,第二天早晨呈给皇上,得到皇上梁元帝的叹服赞美。 |
| B.宗懔很有孝心,“遭母忧”时他悲痛欲绝,每次痛哭都引得数千只乌鸦落在他家的屋顶上,待哭声停止才飞走,当时的舆论都称颂这件事,认为这是宗懔的孝心感动了上苍。 |
| C.梁元帝即位后,对宗懔作了高度评价和赞美,认为有辅佐之功,封他为信安县侯,赐一千户的封地作为食邑;此后,又连续晋升宗懔为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和吏部尚书。 |
| D.后来,北周太祖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都很看重宗懔,世宗宇文毓更是多次宴请他。宗懔在保定年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遭母忧去职,哭辄呕血,两旬之内,绝而复苏者三。
(2)太祖以懔名重南土,甚礼之。
相信,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误区的中国文化必将改变所谓的“文化孤立”状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收,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 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 ③筹策:谋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去:离开 |
| B.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嫉妒 |
|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 |
|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烛:照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素悍勇而轻齐 /蟹六跪而三螯 |
| B.遂成竖子之名 /古之人不余欺也 |
|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
|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
|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
|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译文:
(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