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某市上半年部分行业职工月平的工资(单位:元)
农业:1677元,金融业:9455元,电力生产供应业:4241元,计算机服务业:4829元,住宿与餐饮业1998元,零售业:2816元,制造业:2081元。
材料二 某公司原是一家效益很好的企业,后来实行向高层管理人员倾斜的收入分配制度,几位高管年薪均超过百万元以上,而一线工人的年收入不足高管的几十分之一。加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低下,公司经济效益下滑。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
(2)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新常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多多,如有序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即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和“三个支撑带(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组合。
材料一:2014年7月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多场座谈会,广泛征求市人大、政协、企业集团、专家学者的意见,逐步取得了共识,率先推出国企改革方案,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成为未来中国国企改革的领头羊。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金融中心(江北嘴、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专家指出,如果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开拓外需、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次伟大尝试,那么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的启动,将成为带动沿岸经济、再造我国内需市场的关键布局。长江沿线九省二市占我国GDP半壁江山,是内需增长的最佳着力点。长江经济带也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南北遥相呼应,将构成中国未来数年最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启动,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将成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我国稳增长和调结构都具有战略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市民在国企改革中各自发挥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什么能够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 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材料二:中国法律文化渊源久远,积淀于整个社会中的法律文化传统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沿着其特有的轨迹缓慢演进:西周、春秋时代以“礼治”否定了殷商时代的“神治”;战国、秦朝的“法治”否定了春秋时代的“礼治”;西汉至清朝的“礼法合治”或称“德法合治”又是对秦朝“专任法治”的否定。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互动同在,合力勾勒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2)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法治建设可借鉴与利用的重要资源。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此从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特别是要注重走活体制机制创新这着棋,推动金融改革迈出新步伐,发展民营银行和普惠金融,促进生产要素更多向有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让众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成业,使千千万万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活力迸发。
材料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总揽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驱动。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揭示材料一所示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上述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三,请从政治生活角度,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年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家书再次出现“抵万金”的状况。
十多年前,书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如今,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时代,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书信该不该传承下去?
反对传承者认为,虽然书信是一种很有内涵的文化,写信给自己亲密的人,更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含蓄表达,但是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远不如一段微信语音及视频来得方便快捷。
赞成者认为,书信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社交网络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网络时代里,书信的使用率虽然已远不如往昔,但是它们会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继续存在。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档。
(1)你认为书信文化该不该传承下去?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书信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
(3)某市准备组织中学生写一封家书的活动,请你为该项活动写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字化信息在全球正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big data),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对提升政府管理职能和企业的决策能力、创新发展模式都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案例】
A公司基于客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购买行为,如客户的购物车中所收藏的商品、客户喜欢的商品、浏览或购买的商品等大数据分析,给客户个性化推荐建议或广告,实现了销售额巨大增长。
B公司综合各地需求、高速公路收费状况、道路等级、天气季节、配送中心辐射半径、不同市场的售价、各地人力成本、甚至突发性的需求等大数据进行配送,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物流成本
C公司在汽车上添加大量传感器和处理器,成功聚合了客户反馈信息,不断探索最佳工艺,设计新产品
D公司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在全球优化供应链和市场,成功实现跨国经营
E企业则凭借技术优势进入竞争对手的网络搜集数据,在商战中赢得主动

(1)请根据示例,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数据”技术革命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经济影响。
材料二:运用好大数据,对形成多元互动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大数据挖掘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国家没有设置与“大数据”相关的管理协调机构;缺乏相关规定和数据标准,对违法滥用数据、特别是对跨境违法活动治理困难;“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匮乏,“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欠缺;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交通、金融、商业和军事等庞大数据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甚至一些外国政府和企业利用其技术优势威胁我国安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化解上述问题和风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