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要求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13年2月,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及专家学者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方案列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以及重点任务和改革路径。其中,调整初次分配格局是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为此,国务院有关部门将陆续研究出台社会救助、扶贫开发、企业工资支付保障、集体协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的行政法规。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6分)材料:2011年1月 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决定》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负好责任,做到科学、依法治水。
2011年9月2日,互联网迎来了42岁生日。42年来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有人称,从信息发布的角度看,中国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也就是每一个国民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即时传播自己看到的、遇到的社会信息。 结合材料,说明公民和政府部门应如何面对“全媒体时代”。
2011年上半年,北京以8%的GDP增速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末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行有余而力不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北京提出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列,把五年年均增速审慎确定为8%,为全国31个省区市最低。面对“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北京的科学发展在“调”和“转”上加大力度。围绕群众关心、舆论关注的交通拥堵、房价虚高、大气污染等三大问题,北京坚决实施控车市、调楼市和首钢退市三大策略。虽然这三大措施直接影响了1.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却大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维护了楼市稳定,老百姓也得到了更多的“蓝天白云”。如果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调控是中央下发给各地的一张考卷的话,倒数第一,恰恰是北京“行有余而力不为”的精心备考,是心甘情愿主动站位的结果。
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说明北京在GDP增速排名中甘愿倒数第一的依据。
材料一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是被知道。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材料三 2011年7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材料三中是如何体现的?
料一: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2岁的小悦悦过马路时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七分钟内从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不予施救。一时之间,国人的道德文化随着这十八个人的漠视在一片斥责和反思中陷入低谷,多数受访者(87.7%)痛感当前社会日趋冷漠。不少人留言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才是杀死小悦悦真正的凶手。
材料二:有人在评论“小悦悦事件”时说:“我们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一手硬’、‘一手软’,是导致这种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有人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发展上去了,文化自然会好起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让国人面对此类事情时不再冷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