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读图甲“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图乙“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两幅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图乙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
若图乙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甲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
(2)分析图甲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甲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下表。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
形成条件 |
|
辐 射 雾 |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④有充足的凝结核 |
平 流 雾 |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
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 mm/s) ④大气稳定 |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雾。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雾。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雾。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D处为石灰岩,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5)按岩石的成因分,花岗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根据图示可判断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等。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两大岛屿图
材料二:甲岛七月份的降雨日数分布图
材料三:甲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甲岛年蒸发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影响甲岛七月降雨日数等值线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显示该岛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判断,甲岛干旱大多发生在________地区。
(3)甲、乙两岛东岸的商港或渔港,都比西岸少许多。造成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简析两岛地形地势的相同特征和东部河流相同的水文特征。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①②两地的人们同时看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
(2)当③出现极夜现象时,一艘自西向东经A海峡的轮船,其航行情况为________风________水。(顺或逆)
(3)③所在沿海结冰期比同纬度海区________(长或短)。
(4)④⑤两地尽管纬度相同,但在气候上却有很大差异,请说出两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形成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5)近年来在③半岛的东北部地区出现大面积酸雨,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 |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
E.水资源污染严重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3)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4)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5)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先后实施了“”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6)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为主的景观特色。
(7)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