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 E1,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一一《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邓小平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3)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由此体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川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材料二: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摘自19世纪70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
请回答:
(1)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我们肯定?《十二铜表法》明显维护贵族利益,但为什么仍被视为平民的胜利?
(2)以上两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什么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两部宪法问世的共同原因。
(3)除上述两部宪法外,在世界近代史上,还出现过哪些重要的宪法文献或民主政治文献?(至少列举三个国家的文献)
(4)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国之行引发了网民们对中美两国地位和未来的热议。你认为美式民主和中式民主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和所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努力中出现了哪两种典型的方式?试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这两种方式及其结果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英、德、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
英国 |
德国 |
美国 |
|
1870年 |
32% |
13% |
23% |
1900年 |
20% |
17% |
30% |
1913年 |
14% |
16% |
36%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指什么?
(2)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一:
图1《神曲》图2《哈姆雷特》图3《威尼斯商人》
材料二:
图4《利维坦》封面图5《论法的精神》图6《社会契约论》
阅后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部著作产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体现了哪一核心思想?
(2)材料二中的三部著作产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体现了哪一核心思想?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图5和图6两部著作的共同主张。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六部著作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