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_,F是____________,G是__________。
(2)1个A与C有两种比例关系:___:____和____:____,每个C含有_______个D。
(3)D与A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_ _____,D的主要载体是图中的________ _。
(5)遗传信息是D中_______ ___的排列顺序。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研究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 阶段的反应,其反应式为 。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 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 条件下,含 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 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 。用 方法能将外膜与内膜及其它结构分开。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 (填选项前的字母)。
a.DNA
b.丙酮酸
c.葡萄糖
d.染色质
e.核苷酸
f.RNA聚合酶
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表示体液的什么成分?
A B C D 。
(2)A和B液体的物质交换是通过 (结构)完成的。
(3)A、B、C三处液体中O2浓度大小的关系是 。
(4)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A、B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 增多,该激素作用于过程d,使尿量减少 。
(5)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______系统。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免疫过程。请回答:
(1)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和清除功能。
(2)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____________的场所。
(3)请写出图中以下细胞的名称:细胞D:_____________细胞,细胞E:_____________细胞,细胞G:____________细胞。
(4)人体细胞再次受到该病毒攻击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
(5)图1中所示的①~④4个途径中,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过程是途径_____________。
(6)若细胞F是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则由此引起的疾病是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根据曲线写出这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
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① ;
② 。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期。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一个种群为鸟类,则调查该种群数量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一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180°≥α>0°、180°≥α≥90°、90°≥α>0°)。
②如果其中两组实验的α相同,则这两块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一定、不一定)相同。
(2)图二是生长素浓度与根、茎生长的关系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___。
(3)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他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