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根据曲线写出这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期。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一个种群为鸟类,则调查该种群数量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6分)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某池塘夏季各深度24小时内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藻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光照适宜时,水深2 m处每平方米的生产者一小时制造的O2约为________g。
(3)水深3 m时,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若将植物从2 m处移到3 m处时,C3的含量将________。
(4)图乙装置中,若实验中每隔5 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灯泡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若将水用18O标记,一段时间后,产生了C18O2,请用文字说明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的另一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Ⅰ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2)现有胃蛋白酶,A试管放置正常温度,B试管放置100度,相同时间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两个试管的颜色深浅是(A:A管颜色深,B:B管颜色深,C:颜色一样深)
(3)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酶的活性,其原因是
(4)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抑制剂,原因是
(5)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内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
(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为模板合成的。
(2)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下图-1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期。当突变时,细胞由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

(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胃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 2、4、8 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结果如上图-2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上图-3所示。
分析讨论:
a.图-2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
b.图-2、图-3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13分)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人白细胞介素18(IL - 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实验原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无辐射损伤;乙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丙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1L - 18。
③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 0h、12h、24h、48h后,检测并计算细胞凋亡相对值。
(1)脾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 ________,1L - 18是一种淋巴因子,由_________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 ___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决定的______________死亡,与细胞凋亡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
(3)设置甲、乙两组的目的是探究有无核辐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设置乙、丙两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4)科研小组还设置了丁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丙组相比,设置丁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图1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中间两个呈肾形的细胞称为保卫细胞,它可调节气孔的开闭。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内部温度为150C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 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回答:

(1)在黑暗条件下,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
(2)从图1中可以看出两个细胞贴近部分细胞壁较厚,伸缩性较小,外侧部分较薄。图1所示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的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这时气孔_________ (关闭/开放)。此时,主要影响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叶肉细胞内C3、C5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 。
(3)据图2分析,在1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O2的量为_________ml;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它条件不变,若以CO2吸收量为观测指标,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中画出该植物在密闭容器内 CO2的吸收量变化曲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