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
D.足肤皲裂而不知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翻译: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翻译: 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 | B.②④⑤⑥ | C.①②④⑥ | D.①③④⑥ |
答:( )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便要还家⑵咸来问讯⑶不足为外人道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通过桃源人对渔人的接待,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阅读《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虫草为林,,以土砾凸者为丘,凸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明察秋毫 (2)项为之强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何不试之足 |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D.观之正浓 |
请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翻译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文天祥三过无锡
宝祐①四年,文天祥二十而举进士,游于江南,过惠山,寓梁溪居,先朝故相李纲之隐所也。沿溯轻驶,四顾溪山邑屋之美,慨然曰:“君子进而在朝,则行其道;退而在野,则乐其志。”是年,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德祐初年,元将伯颜举兵二十万南下,朝廷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泣涕,发郡中豪杰。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其友止之曰:“今贼兵势大,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势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徇之,庶天下将有闻风而起者。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十月,天祥入平江②,时北兵攻常州亟。天祥麾军至锡,遣朱华、尹玉、麻士龙援常,至虞桥,血战两日。士龙战死,朱华败绩,玉引残卒五百人夜战,比旦皆没。
德祐二年,北兵困临安,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天祥自分一死矣,与元将伯颜慷慨抗论,上下颇惊动。伯颜怒拘之,欲北解大都。及无锡,恐南人劫夺,幽于黄埠墩。锡人闻文丞相过,持香跪送,哭声震天,鞭之莫散。天祥感泣,口占《过无锡》。环黄埠墩皆水,非舟楫不达,本难得脱,然北兵恐锡人势大,平明即悄然北遁。
未几,行至京口,有骁勇之士慕义而阴从之,果取文丞相,夜亡入真州。
(据《宋史》辑录)
【注】①宝祐:南宋理宗年号。德祐为宋恭帝年号。②平江:地名,今苏州。京口:地名,今镇江。下列句子中的“于”与“幽于黄埠墩”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B.又留蚊于素帐中 | C.何有于我哉 | D.青出于蓝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天祥年少成名,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 |
B.文天祥二过无锡时,正值元军大举南侵之际,他响应朝廷的号召,召集人马,驰援常州,但是惨遭失败。 |
C.文天祥三过无锡时,无锡百姓不顾元军阻挠为其送行,天祥感动而吟诗明志。 |
D.元朝人唯恐无锡百姓救文天祥,表面上押着他离开无锡,而暗中派勇士在京口尾随追杀文天祥。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故不自量力徇之 (2)比旦皆没
(3)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4)鞭之莫散翻译下列句子
(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2)环黄埠墩皆水,非舟楫不达,本难得脱。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例: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
A.贻以金钗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跪而拾之以归 |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胤之母周氏卒 (2)闻者咸叹异之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4)竟获免翻译下列句子。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阅读【甲】【乙】两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天下缟素()(2)徒以有先生也()
(3)王曰:“何坐?”()(4)齐人固善盗乎()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乙】文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取胜,晏子主要是靠取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