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王长年智斗倭寇
(明)朱国桢
古称操舟者为“长年”[1]。王长年,闽人,失其名。自少有胆勇,渔海上。嘉靖己未,倭薄会城大掠[2],长年为贼得,挟入舟。舟中贼五十余人,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
贼舟数百艘,同日扬帆泛海去。长年既被执,时时阳为好语媚贼,酋长亲信之[3];又业已入舟,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今幸东北风利,诚能醉贼,夺其刀,尽杀之,因捩舵饱帆归[4],此不可失也。”皆曰:“善!”
会舟夜碇海中,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度近家,喜甚。诸妇更为媚歌唱,迭劝,贼叫跳欢喜,饮大醉,卧相枕藉[5]。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6],断缆发舟。旁舟贼觉,追之。我舟人持磁器杂物奋击[7],毙一酋。长年故善舟,追不及。日夜乘风举帆,行抵岸。长年既尽割贼级[8],因私剜其舌,另藏之。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
将归,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9],并缚诣镇将所,妄言捕得贼。零舟首虏,生口具在[10],请得上功幕府。镇将大喜,将斩长年,并上功。镇将,故州人也[11]。长年急,乃作乡语,历言杀贼奔归状。镇将唶曰[12]:“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中丞某,召至军门复按[13],皆实。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并遣诸男妇。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14]
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
(选自《涌幢小品》)
【注释】[1]长(zhǎnɡ)年:船工。[2]倭: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此指十四至十六世纪劫掠我国江浙一带和朝鲜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即倭寇。会城:指福建省会福州。[3]酋长:倭寇的头目。[4]捩(liè):掉转。饱帆:乘风鼓帆。[5]枕藉:纵横相枕而卧。[6]尽斫:全部地砍杀掉。[7]磁器:瓷器。[8]级:首级,人头。[9]类夷人:像貌类似倭寇。[10]“零舟”二句:残留的船,贼寇的人,活捉的人,一一在此。[11]故州人:原本是同州人,即同乡。[12]唶(zè):大喊。[13]军门:总督或巡抚官署。复按:复察。[14]“而论罪”句:对企图夺功的官军,依军法定罪。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倭会城大掠     薄:
(2)同日扬帆泛海   去:
(3)舟夜碇海中     会:
(4)贼近家,喜甚   度: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妇人收其刀出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头抢地耳
B.旁舟贼觉,追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C.长年秃黄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
D.用长年裨将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信然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
(2)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
从文中可以看出王长年有勇有谋。文章是如何表现他过人的胆识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写出文中划线字的拼音
说()省()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A.人不知而不() B.诲知之乎( )
C.与朋友交而不乎() D.思而不学则()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
(1)传不习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遂其众去 (2)表卒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当立者公子扶苏
B.至宛乃闻之,将其众去(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能克绍。
C.到当阳,众十馀万至陈,车六七百乘
D.别遣关羽乘船百艘广故言欲亡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鹰击于殿上    秦王色
长跪而之曰有先生也
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天下缟素  B.置人所鱼腹中 C.优劣得所  D皆指陈胜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往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表卒(2)遂其众去
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拒之

A.卷石底
B.今吾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C.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塞忠谏之路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说明。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2)故不意也
(3)休降于天
(4)寡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阅读文章③④两段,概括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的变化过程。
愤怒——色挠——
作为外交使臣,唐雎具有高超的说话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