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 | 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凡欲建立民主政治者,都可仿效克里斯提尼在雅典的做法:摧毁旧团体,建立一种能使各阶级达到最大联合的团体。”克里斯提尼改革中可仿效的是
A.设立“五百人会议” | B.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
C.建立雅典最高法院 | D.划分十个行政选区 |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