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思想,宋太祖所采取的措施是
A.派遣文臣担任知州 | B.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
C.设置转运使 | D.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
B.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
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
《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由此可见( )
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
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 |
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孤军奋战 |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孥,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 )
A.精明强干 | B.软弱无能 |
C.不顾自身利益 | D.不谙近代外交 |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