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数千年来,中国人都以“中国”与“四夷”(即周围世界)相对称,也就是用“中国中心”的
世界坐标轴来认识世界,并而构成自己的自足发展的大陆帝国体系。……核心价值观是“天下国家”观和“夷夏之防”的儒家理论,它们转化为中国人的“自我形象”意识,成为支配从中国统治者一直到普通人的思维定势。当近代西方商人、传教士、外国使节来叩击中华帝国大门时,我国朝廷对当时国际社会懵然不知,仍然一概视为传统的“藩属”。采取卑视和抚绥的政策……为了适应中国的“以夏变夷”的观念,早期东来的聪明的耶稣会士打开进入中国大门传教的方法是,首先自我“中国化”,然后再使中国人“基督教化”。为迎合中国人的“中国中心”的意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廷所献的世界地图,就精心设计,把中国的地理位置安排在“中心”。
材料二:(中国)在门户被打开之后,清廷力图维持封闭的体制的残局……清政府坚持祖宗规定的皇朝体制的一个最突出例子是关于“觐见”礼仪问题。……咸丰年间,理藩院仍要求俄使普提雅廷按贡使礼节到午门行三跪九叩礼……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皇帝甚至有意以全免英国商品的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消这项要求。1858年与英法所订的天津条约写明今后外国公使觐见中国皇帝时,不可行“有碍于国体之礼”,但清政府为了维护天朝皇帝至尊无上的虚假“形象”,仍然纠缠不让步。……割地赔款可以不争,这个“体制”问题却非争不可。
材料三: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是背着沉重的传统儒学包袱,从“经世之学”的观点出发去学习西洋技术的。根深蒂固的华夏文化优越感使当时人们对西技的认识产生种种歪曲图象。1866年被派遣出使欧洲的第一个清廷官员斌椿,在法国首次见到自行车,视为中国古代“木牛流马”之遗意。洋务派首领奕认为西方的天文算学“实本于中术之天元”。由此而形成一套“西学源于中学”的说法。当时倡导附合此说的人,包括著名的维新派人士冯桂芬、曾纪泽、郭嵩涛、郑观应、薛福成、黄遵宪在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⑴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策略是什么?早期传教士在中国传
教的最终结果如何?
⑵罗荣渠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现代化”。概括以上材料,说明中国人的哪些思想认识延误
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中国人的这种思想认识延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⑷综合以上材料,从根本上说是必须先实现哪方面的现代化,才能保证其他方面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8月9日—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条款有八条:……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 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条款宣示了英美两国战争与和平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作为战后理想世界秩序的一个展望和设计,它的发布受到世界舆论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正在殊死抵抗纳粹、法西斯侵略奴役的各国人民。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和平建设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以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最光辉的十年即20世纪开头十年为例:1900年到1902年,思想界主流是改良派的民权思想。1903年至1906年,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天下,1907年以后,无政府主义思想又风行一时。十年当中,议题三换,……西方几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像压缩饼干一样被挤压到一起,由各个不同的阶层、派别、人物反映出来。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二促成袁世凯称帝的动因,第一,是梁士诒等因五路借款回扣贪污案及其手下吞款肥己隶,怕被人揭发,就想以拥戴他称帝,建立殊功来赎罪;第二,袁克定总想做嗣君,于是竭力从旁进言;第三,杨度等想藉此以满足他们个人名利双收的欲望;第四,袁世凯认为民国就得有议会,而议员等又事事掣肘,实在不胜其苦。
——袁世凯第七子《袁克齐回忆录》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主要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袁世凯敢于称帝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称帝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
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
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
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到达广州,要求中国打破行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建立政府之间的日常对等关系。清朝地方官员以律劳卑未经批准迳入广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用了“平行款式”等 “错误”为由,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律劳卑拒绝离开,谴责广州地方当局容许行商停止贸易是“无知和顽愚的”,会“使得依靠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吃亏”,并召来英舰向中国示威。
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
材料二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明史观角度概括1834—1894年“天朝梦碎”的历史必然性。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段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重建法国政体的过程中, ……国内大多数人士主张恢复第三共和国的体制,但是戴高乐主张实行彻底的改革。他认为,战后法国的伟大抱负应是恢复“大国地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一种能保证“国家的持续性,政权机关的稳定性,政府行动的有效性”的新体制……
大战结束初期,世人刚刚摆脱法西斯暴政的奴役和威胁,普遍向往民主和分权。同时,法国的重建需要得到美国的扶持和援助,戴高乐一贯坚持独立自主,……显然不是担任政府首脑的合适人选。因此,不仅戴高乐于1946年愤然辞职,同年10月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也全然没有接受他的政治主张。第四共和国基本上延续了第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国家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总统不掌握实权………在最基本的政治体制问题上,政局不稳的局面非常突出,内阁走马灯似地更迭,短短的12年中更换了21届政府,其中最长的不过一年多,最短的仅2天。
1958年,法国出现统治危机,……戴高乐以改革政治体制为先决条件,于同年6月1日出任政府总理。
1958年9月28日,新宪法获得公民投票的批准,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第五共和国实行一种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最大的特点是最高权力由议会转到总统手中,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力得到空前加强。……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法国政治体制的变革,既是法国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产物,也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需要适度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20世纪的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变化及原因
(2)请从历史根源的角度分析,造成法兰西第三和第四共和国的弱化总统权力、强调议会主权特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