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图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曲线图。

图二:国家“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增速与GDP增速情况(单位%)
注:我国单位GDP所消耗能源是日本的5.1倍,美国的3.7倍,经济增长6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
材料二:目前,我国能耗的70%为工业能耗,能源消费的69。5%为煤炭消费,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燃烧煤排放的。各地政府正致力于发展节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经济。广东省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政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停并转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加大节能治污力度;引导企业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积极宣传节能常识,群众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加节能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广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谈谈企业和消费者应该如何积极参加节能活动?
(3)结合材料三,运用哲学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广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 500亿元,将通过以下五个渠道筹集:①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③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④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⑤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二: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伟大的航天精神,离不开航天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2)据此有人认为:“发展航天事业,提升航天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请你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评析这一观点。

阅读下列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密度是指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它代表了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下表为我国各地平均经济密度的等级划分及代表城市名称。

等级
人口密度
代表城市
平均经济密度
1
大于0.1
上海、北京、广州等
1.18875
2
0.05—0.1
济南、西安等
0.36
3
小于0.05
拉萨、呼和浩特等
0.10454


注: 人口密度单位(万人/平方千米)经济密度单位(亿/平方千米)
材料二:2012年上海市的人口密度0.36(万人/平方千米),经济密度则为3.02(亿/平方千米)据全国首位。该年上海常住人口2380万,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26‰,在连续19年户籍人口负增长后,上海户籍人口首次正增长。
(1)据表概述我国经济密度分布的特征,分析其与人口密度的相互关系
(2)简述2012年上海户籍人口首次呈现微弱正增长的原因。
材料三:上海致力于“四个国际中心”的建设,即在2020年前将完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3)有经济学家认为上海依靠“数量型人口红利”提升经济发展已行不通了,必须向“质量(技术)型人口红利”转变,根据上海积极建设“四个国际中心”的需求,分析此建议的合理性。

材料一 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 《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
(3)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材料。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2009年—2013年粮食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

年份
进口量
出口量
净出口量
2009
5223.2
328.9
—4894.3
2010
6695.5
275.1
—6420.4
2011
6390.3
287.5
—6102.8
2012
7236
276.6
—6959.4
2013
8025
242
—7783


注:我国政府一直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自2012年开始,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0%。
材料二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积极性的提高则有赖于经济刺激和利益引导;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总体发展水平仍较落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约为25%,不足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农药、化肥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降低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农业企业在借助海外资源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既缺乏经验,又难觅机会。
(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提出可行性建议。
材料三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对人热情,大度不小气。这种观念表现在饮食上就是请客吃饭要量大档次高。这种习俗在如今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就变成了一种浪费现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理由浪费。“舌尖上的浪费”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包括大学生。公职人员公款吃喝,不掏腰包不心疼;普通百姓多点菜有剩余,才显面子和身份;大学生不事稼穑、不知辛苦,糟蹋粮食不以为然。《人民日报》曾谈到这样一个细节,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几年前,芬兰央行行长在一次公务接待中,因点了一盘20欧元的鹅肝而被迫辞职。
(2)有人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责任”,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仿唐乐舞》《长恨歌》《延安保育员》,30年三部经典,陕西旅游演艺走出了一条“深挖自身资源,创新驱动原创”为特色的发展之路。究其成功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重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在二者融合中达到相互提升和共赢,产生了1+l>2放大式的“蝴蝶效应”。
二是立足自身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打磨完善,千锤百炼出精品。
三是充分发掘红色资源,重视其教育、凝聚人心的功能。
(1)结合材料,说明陕西旅游演艺成功的原因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陕西旅游演艺成功的愿因进行解读。
(3)革命圣地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请你为延安红色旅游拟一则宣传标语,并说明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所具有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