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
A.体现了启蒙思想 | B.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C.彰显了冒险精神 | D.适应殖民扩张要求 |
1878年—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由于议会划给议员个人使用的时间过少,使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这一情况表明()
A.英国内阁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 |
B.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全面支配 |
C.垄断资本主义抑制了个人自由 |
D.三权分立无法满足资产阶级需要 |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
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
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
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 B.16世纪 | C.17世纪 | D.18世纪 |
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何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的原则 | B.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