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不结盟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非常兴盛 | B.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普遍 |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 D.汉代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体 |
C.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
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这种思潮是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理代主义 |
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