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 A.《甲午悲歌》 | B.《台湾沦陷》 | C.《日寇投降》 | D.《珍珠港祭》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德意志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到20世纪初成为欧洲首强,但德国侵略性也随之膨胀,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这主要是由于()
| A.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
| B.统一后的德国继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
| C.德意志统一是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战争解决的 |
| D.德国必须用武力抢夺殖民地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新华社2010年1月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8人被埋,10多人失踪。面对重大牺牲,中国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 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
|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
| C.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
| 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