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变”,下列与之相符的表现有(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增强,农业经济结构变迁,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②工商业城镇兴起,劳动力市场出现;③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转变;④从人身依附关系向经济关系转变;⑤从重农抑商向工商皆本转变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②⑤ | D.③④⑤ |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C.挽救了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 |
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
中国近代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 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
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 B.完全相同 |
C.部分相似 | D.三者同步 |
学者王尔敏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所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原始动力”是指
A.师夷长技 | B.救亡图存 |
C.变法图强 | D.民主共和 |
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种言论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