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自古以来,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并且具有一定发展规律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废除分封制之后,以中央对地方统属关系构成的行政组织形式,一般称为“郡县制”。在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或为郡县或州县两级制,或为州郡县或路府县、道府(州)县三级制,或为省路府(州)县、省道府(州)县(州)四级制,构成了从上到下由中央层层控制的严密的地方统治机构。分割地方权力,使其各有所主,相互制约,是朝廷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通常规定地方行政、军政、财政、监察诸权分立,长官各设正、副,彼此制约。除主要长官负责制以外,其下还按中央政府组织部门的分工,设有相应的官署机构,在主要长官的指挥下,分工办理各项事务。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
——岳麓版教科书《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本轮“省管县”体制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上级政府来说,事权变小了,但对生产力的发展是解放,是"松绑";对于下级政府来说,放下来的权力就是生产力,其直接的效应是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加快了速度,提高了效率;对于各类企业和社会经济组织来说,是上级"放权"最直接的受益者。权大权小,该放该不放,唯一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和创造生产力。逐步地还权于民、还权于市场、还权于法,不是政府的退位,而是政府的归位。政府成为有限权力的政府,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机构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简述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设置的情况。
(2)结合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各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的相同目的。
(3)从材料一、二来看,今天“省管县”体制改革与古代地方行政改革在特点与目的上有何不同?
(4)从政治发展来看,从古代到今天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4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图5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3)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但为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专制又采取了一些分权的措施。以图示4、5这两个国家的政体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他们分别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
材料及图片6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4)依据材料及图片6,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出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法颁布后没有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材料二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宇航员不但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梦想,而且按照预定计划,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28日傍晚成功返回。
——新华网
材料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全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建国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结合材料一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2)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神舟五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有何意义?
(3)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材料二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宇航员不但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梦想,而且按照预定计划,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28日傍晚成功返回。
——新华网
材料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全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建国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结合材料一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2)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神舟五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有何意义?
(3)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此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儿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此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如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时,人民就有权利来废除它……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
材料三:“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并选举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依法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献?
(2)材料二暴露了什么局限性?材料三体现出颁布者的什么目的?
(3)概括三则材料的共同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