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期末考试,许多同学都有心虚的感受,有的同学甚至“头晕眼花,胆战心惊”。有一位班主任这样开导他的学生:当你走进考场的时候,你一定要默默地念三遍“没有我不会的题”。
(1)这位班主任的话说明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首先要培养什么样的心理品质?
(2)请说说这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会有什么影响?
一位女中学生致信“知心姐姐”说:“大约是从初二开始,以前活泼开朗的我变了,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爱玩、爱闹了,常常不自觉地发呆、心事重重;我漂亮吗?有气质吗?有魅力吗?别人怎样看我?将来我能做什么……放学回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静静地坐着,写写日记,望望蓝天白云,任时间悄悄地过去,再也不想去找以前的好伙伴去倾诉,也不再愿意和爸爸妈妈多说话……知心姐姐,你说我这是怎么啦?”
(1)信中女生的这种变化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什么心理?
(2)这种心理对我们的成长会有什么影响?
(3)请你为这位女生解除烦恼提出几点合理建议。
青春期异性交往的五条原则是什么? (10分)
2008年4月7日,杭州网报道了一个女孩的一篇作文《家的点点滴滴》,在文中她写道:我的家好普通,却又如此地不平凡。从小,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关怀,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地成长。可我,似乎比他们更多了份温暖和欢笑。从小,我就没有受过冻,因为在我感到凉意前,就有人为我关好门窗;我也没有挨过饿,因为在我感到饥饿前,就有人为我送来食物。夏天,有蒲扇为我扇走热气;冬天,有暖气为我带来温暖。
请回答:这个女孩在作文中的所写说明了什么?
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
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
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
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
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这段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千百年来,“尊师重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它不但是美德,也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尊重老师,是《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尊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