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3)班某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的诞生④义和团运动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你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救亡图存 | B.发展资本主义 |
C.反抗外来侵略 | D.反对专制统治 |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是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 D.宣传马克思主义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 | B.器物的现代化 |
C.制度的现代化 | D.精神的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