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 B.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实际权力 |
| C.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 D.议会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 C.“晋商”和“徽商”的出现 |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
|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 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唐朝陈廷章《水轮赋》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下列插图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
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纪念日的前后,中山、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6个城市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几个同学看到该报道后有如下讨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之所以在南京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创立了中国同盟会 |
| B.之所以在广州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参加了黄花岗起义 |
| C.之所以在上海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
| D.之所以在武汉举办是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此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