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图图志》
材料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一)…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
(二)……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今者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四)……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同盟会宣言》
材料四:“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
(2)材料二的作者同康有为在光绪皇帝支持下掀起了哪次改良运动?
(3)材料三提出的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它表明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
(4)材料四中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这次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美苏两国为什么会从二战时的同盟变为战后的敌人?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3)你对当前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有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制订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问题:
(1)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权利?(1分)
(2) 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8分)
(3) 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1分)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10分):
(1)据图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具有什么特点?
(2)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