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正如《大国崛起》一书中所说的:“日本今天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宝贵财富。”以下不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是
A.重视教育和科技 |
B.战后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 |
C.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
D.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本国经济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12月月考12题)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洋务派的活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他们
A.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
B.最早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主张 |
C.大力推进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D.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落后状况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12月月考9题)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由此可见,郭松焘的言论更接近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
C.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 | D.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 |
1903年梁启超说,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他否定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梁启超形成这样认识的原因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③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④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12月月考6题)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