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至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不同观念和主张。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7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枏:《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
…… ……
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
材料三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并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这种帮助不是单方面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请概括该立场内容。
并分析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重要内容。
《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辨析:真理是因人而异的,所以真理是无法辨明的。
基础设施薄弱是开发海岛的一个瓶颈。在岛上“轰鸣”了数十年的4台柴油发电机“休起了长假”,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风能、太阳能为依托的智能微电网系统。这是中国首个基于海岛的兆瓦级“风光柴蓄”智能微电网项目。但有的地方台风机的运行遇到问题,波浪能也由于遭遇很多困难而暂停使用。海岛新能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但不管怎样,它给海岛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应如何正确开发海岛新能源。(10分)
材料一: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的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光阴似箭,岁月如梭,91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又一大批像方志敏、沈浩等党的优秀儿女,也严惩了少数腐败分子;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洗礼已经成为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成熟的党。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
(1)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哪些哲理?
材料一:“网络新政”通过互联网构筑民意表达平台、创新政务公开载体、及时了解舆情、促进科学决策,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施政亮点。同时,一些地方也在积极进行网络“新政”的探索,广州、南京等地政府普遍设立了网络发言人,及时回应网友反映的社会管理各方面问题。网络留言板也成为政府机关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接受监督的新形式。
结合材料回答:
(1)在推行“网络新政”过程中,公民可以行驶哪些政治权利?
(2)政府机关推行“网络新政”有何意义? (12分)
材料二:网络政治参与。被称为“中华第一刊”的《半月谈》,辟出《热点声音》专栏,欢迎广大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几位网民的留言:
留言一:“如果有房没人住,有人没房住,老百姓就觉得GDP增长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因此,与老百姓实惠挂钩的GDP增长才是能够持久的增长”。----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
留言二:“网络管理方面,政府已出台很多制度、政策,但哪一个真正落实了?”-----网络研究专家陶定开教授
留言三:“民众有权利问(政府)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花我们钱的,这些钱都是为我们花的吗?”----浙江温岭网民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为建设幸福广东,省政府向广大市民征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意见,并召开座谈会。广大群众就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社会管理、稳定物价等方面献言献策。通过座谈会大家认识到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劳动创造,也就是政府所提出的共建共享。
材料二:201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其中包括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教育均等化等方面。应该说这是建设幸福广东的具体措施。
阅读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群众通过什么途径参与民主决策?(2分)有何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幸福广东?(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