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中的“不变之变”。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居住了20年。这期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他说“祖国已经解放,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的品格成就了他的科学,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的“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才智与品格的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影响越来越大。某校高中生以 《 我们与网络 》 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请你参与:
为倡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同学们决定以“文明畅游网络,快乐助我成长”为中心,自己动手制作班级网页。
从中学生学科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道德修养等方面思考、选择网页内容,并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
网页内容 |
《 文化生活 》依据 |
|
学科学习 |
如:唐诗宋词赏析 |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文体活动 |
如:推荐一本好书(音乐、电影等) |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人际交往 |
如:寻访我身边的文化名人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
道德修养 |
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介绍 |
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
建言献策:
学校团组织举办“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征文活动,要求就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政府、学校和青少年自身等几个方面,就青少年应如何适应网络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1)请你根据征文活动要求,就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0年5月19日,在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的热情舞步中,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节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拉开大幕。本届文化多样性节以“多样性奇迹”为主题,以第十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为主会场。来自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55个艺术团体将以音乐、舞蹈、戏剧、展览等多种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现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多姿多彩的文化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大型多边活动,它为世界各国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有利于推动不同文化的对话与合作,以前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举行,今年是首次选择在其他城市举办。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启动,教育活动时间一年左右,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教育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切入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受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1)结合两则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领导干部中如何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有一个产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它跨越了漫长曲折的历史道路,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想缺失、价值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享乐、极端自私等现象普遍存在。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当前,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所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说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联系学校实际,请你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3点建议,并分别说明文化生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