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他们认识到思想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差异形成的基础以及这种差异在各方面的表现,深刻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

(1)观察上面两幅画,它们所描述的景象反映了一种什么共同社会氛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思想家关注问题角度会有何不同。
材料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17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甑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
材料三 近代东西方的交流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过许多进步的社会思潮,有地主阶级的新思潮、洋务思想,有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也有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层层递进,最终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真理指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道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这样认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3)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比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民主革命思想在反封建方面有哪些进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新文化运动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鲁迅认为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一改东汉末年的公文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材料一窃见处士平原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率砾。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辗诵于口,耳所哲闻,不忘于心……如得龙跃天肴,振冀云汉,扬声紫微,垂光红觅,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
——孔融《荐称衡疏》
材料二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
——曹操《蠲河北租赋令》
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曹操《合肥密教》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融所撰公文与曹操所撰公文的主要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对公文的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且当时河南由于为元末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战后人口稀少,所以也成为移民的重要目的地。“朱元璋以为,河南、山东人口比例不合理,民少地多,地有遗利,并且这是因为土壤和气候的关系,‘土宜桑枣’,颇便生计。而山西地方也同样存在着人地关系不和谐的问题,‘民众地狭’,人多贫穷,双方可以有无互补。为此,朱元璋下大决心从事山西民的移出活动。”“若以人口计,华北平原在洪武最后10年的移民数量至少应接近50万人。”之后的永乐时期继续了洪武时期的移民政策,但规模上不及洪武时期。
一一《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迁民及其影响》
材料二正进入经济增长迟滞期的欧盟各国为了挽救颓势,近年也大开投资移民的方便之门,据华商移民专家介绍,现阶段备受热捧的欧洲买房移民政策均以“买房”为投资核心,相当迎合中国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以葡萄牙买房移民项目为例,非欧盟公民在葡萄牙购买价值不少于50万欧元的房产,即可全家获得葡萄牙居留身份,在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多项福利。除此之外,葡萄牙房产投资不仅不限定类型、套数,而且拥有永久产权,保值增值功能显著,成为中国投资者最受青睐的“香饽饽”:
欧元汇率的持续走低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购买力,再加上“欧盟身份”的利好加持,以求在价值洼地的投资契机下实现“低买高卖”的投资效益。华商移民专家认为,目前,欧盟经济发展势态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虽然经济复苏进程可能缓慢,但整体方向仍是积极的。
——《欧盟推3150亿欧元刺激计划欧洲投资移民适逢其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前期实行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中国人移民欧盟各国的主要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人口迁移表现出的一般性特征。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它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
——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摘自《孟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所处时代的相似之处。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思想的相似之处,在社会方案的设计上,二者的着眼点有何不同?

【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谴。……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德国兵役法》(1935年)
(1)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兵役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突破材料一的限制,德国还采取过什么行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穆尼埃在《人权宣言》中写道:不满路易十六召开的三级会议的人们愤而组成国民议会,并提出制定宪法要求,路易十六却强令解散议会,并且调集大批军队集结巴黎附近。民众们推翻了国王,并且开始以新的理想来设计国家的方向。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和义务;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能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不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确保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1)材料反映出穆尼埃认为发表《人权宣言》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权宣言》中包含的“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有哪些?概括指出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