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以下那些操作可能引起实验误差( )
A 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
B 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垂线
C 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
D 每次从轨道同一位置释放小球
(2)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 cm.如果取g="10" m/s2,那么:
①闪光频率是 _______Hz
②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
③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m/s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双缝屏的缝间距d,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1)已知测量头是50分度的游标卡尺.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1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 (a)所示,图(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亮纹的编号,此时图(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1=1.16 mm;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c)所示,此时图(d)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2=________ mm;
(2)利用上述测量结果,该同学经计算得这种色光的波长λ=660 nm.已知L=700 mm,则该同学选用的双缝屏的缝间距d=________m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下图是在纸上留下的实验痕迹,其中直线a、a′是描在纸上的玻璃砖的两个边.
(1)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两个大头针A、B,在另一侧再竖直插两个大头针C、D.在插入第四个大头针D时,要使它挡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根据 n=计算玻璃的折射率.请在下图括号中标出要测的物理量L1、L2.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左图所示:
(1)某次单摆摆动时间测定中,秒表的示数如下右图所示,则t=s.
(2)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测摆长时只测了摆线的长度 |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 |
C.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 |
D.测量摆球连续50次通过最低点的时间t,计算单摆周期为![]() |
某同学要通过实验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R1(10Ω,2A)、滑动变阻器R2(100Ω,2A)、定值电阻R0为1.5Ω、电键S及导线若干。
(1)为方便实验调节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填“R1”或“R2”)。
(2)本次实验按照如图甲所示实物连接线路图连接好后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
1 |
2 |
3 |
4 |
5 |
||||
I/A |
0.15 |
0.20 |
0.30 |
0.40 |
0.50 |
||||
U/V |
1.46 |
1.45 |
1.43 |
1.42 |
1.39 |
由上表数据可看出,电压表示数变化不明显,试分析引起上述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更明显,请将上述器材的连线略加改动,在方框中画出改动后的实验电路图。
(4)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根据测出数据画出的U-I图线如图所示,则此干电池的内阻r =_____Ω。(保留两位小数)
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质量为m1的木块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细绳一端固定在A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B。开始时细绳伸直,B离地面高度为h,由静止释放后,二者一起移动,B落地后(不反弹)A在水平桌面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最后静止在P点。改变B离地面的初始高度h,测出每次A在桌面上移动的距离s和相应的h,记录的数据如右表。
(1)请在图的坐标系中描出上述数据对应的点,并绘出相应的图线;
(2)若B从离地高度为44cm处由静止释放,则此次A在水平桌面上移动的距离为______cm;
(3)设该图线的斜率为k,则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每次测量h时,测量的都是B物体上端到地面的距离,这样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的动摩擦因数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