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1)若图中的2、3表示两个X染色体,则说明该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 ,图中有同源染色体 对,共含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
(2)该生物的单倍体染色体数目为 条,如果是被子植物,常用 的方法获得单倍体。
(3)若该生物为果蝇,其后代中性状差异甚多,则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_________。
(4)基因型为AaBb的母牛,其产生的生殖细胞的种类为_________种;若2号染色体上有B基因,正常情况下,b基因位于图中__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
(5)若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该植物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6)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 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女儿_____________儿子 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女儿______________ _儿子 ______________。
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___________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F1自交所得F2中有9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甲与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_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4)让(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__________。
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F1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_。
③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_________。
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
氰。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
有氰 |
有产氰糖苷、无氰 |
无产氰糖苷、无氰 |
基因型 |
A_B_(A和B同时存在) |
A_bb(A存在,B不存在) |
aaB_或aabb(A不存在) |
(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型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位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或者是______________。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e控制。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高茎。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______________。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下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图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4)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该图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