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A、D、E、M、L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的某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M与A位于同一主族;L与M能够形成ML型离子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L的单质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由A、D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甲的二氯化物有      种。人们已经研究出以甲为燃料的新型碱性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已知反应:DE(g)+A2E(g)DE2g)+A2(g),

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上图表示,请结合上图判断:该反应△H   0(填“>”、“<”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5)25℃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MEA、MADE3、MLE三种溶液,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有机物的推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H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
则6s时c(A)=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
醇。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
-283.0k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
mol·L-1·min-1
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3)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1)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2)一定温度下,上述反应的焓变为△H。现将1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
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
则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mol·L-1·s-1

(1)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2(g)+B2(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
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5 mol·L-1;c(B2)=0.1 mol·L-1;c(C)=1.6 mol·L-1
若用a、b、c分别表示A2、B2、C的初始浓度(mol·L-1),则:
①a、b应满足的关系式是
②a的取值范围是
(2)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肼(N2H4)可
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 N2O4 (1) △H1= -19.5kJ·mol-1
②N2H4(1)+O2(g)="===" N2(g)+2H2O(g)△H2= -534.2kJ·mol-1
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有甲、乙、丙三种有机物,其结构简式如下:

已知A、B、C各代表—CH3、—CHO、—OH中的一种,甲、乙、丙互为同分异构体。
(1)将A、B、C代表的基团填在对应的表格内:

A
B
C



(2)甲、乙、丙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的顺序为________。
(3)有机物丙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