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
|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
|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
|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
|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
|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其主要原因是
| A.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
|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
| C.完成了对中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D.提出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引起中国社会的巨变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
|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学说,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经成熟 | B.正确分析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 |
| C.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 | D.当时有一支强大的红军存在及党的领导 |